感悟太极文化的独特魅力
发布时间:2025-07-11
来源:武术 浏览次数:408
退休后2008年10月,夫人引路我也投入陈氏太极拳第11代传人杨松泉大师门下,习拳15年不仅练没了大肚子、练好了糖尿病、练正常了血压血脂,使我动作轻灵,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夺得笫九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冠军,成为陈氏太极拳第12代传人,而且感悟了师父授拳的太极文化之魅力。师父说太极拳虽为武学,但文在其中。这主要是太极文化蕴含的辨证法.大智慧和道德经。
一.太极文化的辨证法
太极文化的核心内涵是阴阳互为其根又互相转换。这个世界归根结底是阴阳互相对立又相互转化的存在。
师父说:“太极之道,虚实开合四字尽之。一阴一阳谓之道,其妙处在互为其根。”太极拳拳理、拳法中的虚与实、开与合、刚与柔、快与慢、动与静、顺与逆、吐与纳、蓄与发等诸对矛盾,在行拳过程中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招式动作把辨证法形象地展示出来。
二.太极拳的大智慧
辨证法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在实践中能演化成辨证工作法。据此,可创造条件,使事物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在辨证思维者眼里,时时处处都有机遇。因为他们看到挑战与机遇是一体两面。挑战的背后是机遇,机遇之中也蕴含危机。在这种科学的思维指导下,能把挑战转化成机遇,又不使机遇演化成危机。这就是辨证法的大智慧。
当东海危机、南海危机、台海危机、贸易战危机、科技战危机、金融战等等危机袭来时,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容应对,凭借辨证工作法,用大智大勇把这些危机统统变成做强发展的难得机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师父在授拳过程中反复讲到的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宜快则快,宜慢则慢,快慢相间,把握节奏;欲左而右,欲右而左,虚实转换,引进落空;道法自然,顺势而为,借力化力,四两拨千斤;听劲、懂劲、整劲、蓄劲、发劲蕴含的大智慧,在治国理政,大国博弈,军事外交,市场竞争,处世处事的实践中,皆可演化成致胜的政策策略,战略战术,方式方法从容应对挑战而立于不败之地。
师父在授拳休息时讲过这样一个令人终生难忘的真实故事。师曾祖父陈发科公在北京授拳,誉满京城,争了不少钱。有一次带着银两回家过年被打劫人跟踪。发科公心想他虽行不义,但也许是个穷人,不宜伤害他的性命。于是便在路旁一棵大柳树下停步,把手中的白腊杆用螺旋劲插入树干,把行囊挂在白腊杆上,坐在石头上抽烟观察动静,看到那人迅速逃离了。这就是凭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大智慧。
三.太极文化的道德经
辨证法是方法论,也是世界观。太极拳阴阳相互为根又相互转化的拳理,与马克思主义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世界观高度契合。练太极拳有助于我们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师父说:修拳即修道。欲修道者先养其德,无德则不成道。这就是说练拳必先学做人。
练拳讲究立身中正,不正五脏六腑会移位就练不好拳。同样做人要正,身不正难以服人。只有办事公道公平,公正无私方可众望所归。练拳讲究敬、净。收势时要行道家三礼。向前一步敬天,向左一步敬地,向右一步敬父母、父老乡亲。这敬是感恩,感念师父授拳之恩,感念父母、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感念党和国家的培养之恩。这敬是守规矩,遵循规律,不得妄为。这敬是敬畏之心。有敬畏之心才会有底线。有底线就不会犯大错。净是排除私心杂念,干净做人。太极拳是武术,最注重武德。即,扶正祛邪,匡扶正义,见义勇为,反对持强凌弱的做人准则。受武德薰陶,太极人具有正义感,充满正能量。太极拳形成的武术要素是戚继光抗倭寇的32式武术精要,具有爱国主义的基因。当年师祖父陈照丕公曾到抗日队伍教授陈氏太极刀,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令日寇闻风丧胆,铸就了太极拳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太极拳是中华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习练正宗太极拳,受太极文化滋养,就可助力我们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尚武而爱好和平的人,一个有智有勇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603516977@qq.com。

武术传承人 入驻统计
截止到:2025-07-13 00:08
已入驻名师:68人
已入驻传承人:141人